石板瓦(以天然石材如板岩、页岩等加工而成,具有硬度高、耐久性强但脆性大的特点)的存放条件需重点关注防破损、防风化及保持结构稳定性,具体如下:
一、环境与场地要求
基础稳固与承重
存放场地需平整、坚硬,避免地面沉降导致石板瓦倾斜或倾倒。优先选择混凝土硬化地面,若为泥土场地,需铺设碎石垫层并压实,再放置木质托盘或钢支架(离地≥30cm),防止石板瓦直接接触地面受潮。
石板瓦重量较大(单块重量可达数公斤至数十公斤),堆叠时需计算地面承重,避免局部过载导致地面塌陷,建议每平方米堆放重量不超过500kg。
温湿度与通风
天然石板瓦虽耐候性强,但长期潮湿可能导致表面滋生苔藓或石材内部吸水(尤其含孔隙的石板),遇冻后引发冻融破坏(石材开裂)。需存放于通风良好的区域,相对湿度控制在40%-70%,潮湿地区可在存放区周围设置排水沟,避免积水渗透地面。
避免极端温度骤变:高温暴晒或低温冰冻(尤其北方冬季)可能加剧石材内部应力,导致隐性裂纹。露天存放时需搭建遮阳棚(防暴晒),冬季可覆盖保温棉(尤其对吸水率较高的石板),减少温度波动影响。
二、堆叠与摆放规范
分类与分层堆叠
按规格分类:不同厚度、尺寸的石板瓦需分开存放(如3cm厚与5cm厚的石板瓦承重能力不同),避免混堆导致受力不均。
分层堆叠要求:
每层石板瓦需水平放置,确保上下对齐,避免倾斜(倾斜角度≤3°),防止堆叠重心偏移引发倾倒。
层间需垫缓冲材料:用硬质木板(厚度≥2cm,宽度≥10cm)或橡胶垫分隔,木板需沿石板瓦长度方向均匀分布(间距≤50cm),分散压力,避免石板瓦边缘受压断裂。
堆叠高度限制:根据石板瓦厚度确定,3cm以下薄石板堆叠高度≤1.2米(约8-10层),5cm以上厚石板≤1.5米(约5-6层),禁止超高堆叠导致底层石板受压碎裂。
异形石板的特殊处理
弧形、波浪形等异形石板瓦需单独存放,使用定制支架(按石板弧度设计)固定,避免平放时因受力点不均导致变形或断裂。
带切口、雕花的石板瓦,需用泡沫包裹易损部位(如边角、花纹),再分层放置,层间垫软质材料(如珍珠棉),防止相互摩擦损伤表面。
三、防物理损伤与污染
防碰撞与磨损
存放区域需设置围栏或警示标识,禁止无关人员靠近或攀爬,避免石板瓦被碰撞。
搬运时需使用叉车或吊装设备(禁止人工拖拽),石板瓦两侧需用软绳固定,避免晃动导致边缘磕碰;单块搬运时需两人配合(长边两端受力),防止石板弯曲断裂。
防污染与腐蚀
远离污染源:禁止与酸性物质(如化肥、清洁剂)、油性物质(如机油、涂料)同处存放,天然石板(尤其含钙量高的石材)易被酸腐蚀,出现表面风化、斑点。
防尘与清洁:长期存放可覆盖防水帆布(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石材褪色),定期用清水冲洗表面灰尘(禁用高压水枪,防止冲击力过大损伤石材),晾干后再覆盖。
四、长期库存管理
定期检查
每周检查堆叠是否倾斜、支架是否变形,及时调整加固;每月检查石板瓦表面有无裂纹、风化(如表面起砂),对受损石板标记隔离,禁止用于工程。
雨季需重点检查场地排水,确保无积水;冬季(北方)需清除石板瓦上的积雪,避免融化后渗入石材内部结冰膨胀。
先进先出与库存记录
建立库存台账,记录石板瓦的开采/加工日期、规格、存放位置,按“先进先出”原则出库,减少长期存放导致的自然风化(天然石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可能缓慢氧化,影响强度)。
对存放超过1年的石板瓦,出库前需进行抗压强度抽样检测(尤其用于屋面时),确保符合工程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