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瓦(以陶土为胎、表面施釉,兼具装饰性和功能性)质地脆、釉面敏感,存储时需重点防范“釉面损伤、胎体开裂、外观污染”,核心原则是“防潮、防压、防碰撞、防腐蚀”。以下是具体存储注意事项:
一、控制存储环境温湿度(核心防护)
琉璃瓦的胎体(陶土)和釉面(玻璃质)对温湿度敏感,长期极端环境会导致“惊釉”(釉面裂纹)、霉变或胎体酥化:
温度要求:
需存储在10℃-25℃的恒温环境,避免剧烈温差(昼夜温差≤5℃)。
高温危害(超过35℃):釉面易老化失光(尤其彩色琉璃瓦,颜料会褪色);胎体水分快速蒸发(若前期吸水,易因收缩导致釉面开裂)。
低温危害(低于0℃):胎体吸附的水分结冰膨胀,会直接撑裂胎体或釉面(“冻裂”,属于结构性损坏,无法修复)。
实操:选择带遮阳的封闭式仓库,夏季通风降温(避免阳光直射),冬季远离门窗(防止寒风直吹)。
湿度要求:
相对湿度需控制在30%-60%(严禁超过70%)。
湿度过高是最大风险:胎体吸水膨胀,釉面与胎体膨胀系数差异会导致釉面开裂(尤其边角釉层较薄处);釉面易滋生霉菌(形成黑色斑点,分泌物会腐蚀釉面,无法清除);带金属附件(如铜钉)的琉璃瓦,金属件会锈蚀并污染瓦面(形成褐色锈迹)。
湿度过低(低于30%):釉面可能因干燥收缩产生细微裂纹(尤其薄胎琉璃瓦)。
实操:潮湿地区仓库配备工业除湿机(每日监测湿度),在地面铺防潮板(垫高瓦体30cm以上);干燥地区可在仓库角落放置加水浅盘(避免直接接触瓦体),定期检查是否有凝水(发现琉璃瓦表面潮湿,立即加强通风)。
二、规范堆叠与摆放(防物理损伤)
琉璃瓦(尤其带雕花、造型的瓦件)脆性高,堆叠挤压、碰撞是导致破损的主要原因(占存储损耗的60%以上),需严格规范堆叠方式:
堆叠原则:轻压轻放,受力均匀
禁止堆叠过高:普通平板琉璃瓦堆叠不超过4层,带造型的脊瓦、吻兽等异形瓦不超过2层(每层重量需均匀分布,避免底层瓦件受压变形)。
分层缓冲:每层之间必须垫缓冲材料——优选3mm厚硬纸板(表面光滑,无毛刺)或EPE珍珠棉(切割成与瓦面同尺寸),禁止用报纸(油墨会污染釉面)或粗糙布料(摩擦磨损釉面)。
方向一致:堆叠时瓦面朝向统一(如正面朝上),避免倾斜(倾斜会导致重心偏移,易坍塌碰撞);弧形瓦需侧立放置在专用支架上(支架凹槽垫软布,避免边角磕碰)。
摆放细节:避免受力集中
底部铺垫:在防潮板上再铺一层5cm厚橡胶垫(增加缓冲,减少地面震动对瓦体的影响),确保放置面平整(无凸起,避免瓦体局部受压)。
异形瓦单独存放:雕花瓦、带附件的瓦件(如带瓦当的琉璃瓦)需放入定制木箱(内部用泡沫固定造型,避免晃动),禁止与普通瓦件混堆(防止雕花被挤压断裂)。
预留通道:瓦堆之间预留50cm以上通道(方便搬运,避免取货时碰撞相邻瓦堆),通道地面禁止堆放工具(防止掉落砸损瓦件)。
三、防尘与防污染(保护釉面完整性)
琉璃瓦的釉面(光滑且易吸附污染物)若沾染灰尘、油污、化学物质,会导致“外观缺陷”(影响销售和使用),甚至腐蚀釉面:
防尘:隔绝灰尘与颗粒物
覆盖防护:长期存储(超过1个月)需用透气防尘布(如无纺布)整体覆盖瓦堆(禁止用塑料膜——不透气易导致内部凝水),防尘布需定期清洗(避免积灰后摩擦瓦面)。
清洁处理:若瓦面积尘,用软毛刷(羊毛刷)顺釉面纹理轻刷(禁止横向摩擦雕花缝隙),缝隙处用棉签蘸清水轻擦(擦后立即晾干,避免水分残留)。
防化学污染:远离腐蚀性物质
禁止与化学品同存:仓库内严禁存放酸碱试剂、油漆、洗涤剂(挥发的气体会腐蚀釉面,如硫酸雾会使釉面失去光泽,形成“雾面”);避免与水泥、石灰等建筑材料同库(粉尘飘落会吸附在釉面,遇潮形成难以清除的水泥渍)。
避免油污接触:搬运时需戴干净棉质手套(禁止戴油污手套),若不慎沾染油污,立即用干布蘸少量中性洗洁精(如婴儿沐浴露)轻擦(仅限釉面,避免接触胎体),后用清水擦净并晾干(禁止用酒精、汽油等有机溶剂——会溶解釉面颜料)。
防光照:避免紫外线老化
禁止阳光直射:紫外线会加速釉面老化(尤其金色、银色等金属釉面,易褪色变暗),仓库窗户需贴遮阳膜或安装窗帘,琉璃瓦避免靠近光源(如大功率射灯)。
四、搬运与取放规范(减少人为破损)
琉璃瓦的边角、雕花部位最易因搬运操作不当损坏,需明确搬运流程:
搬运前准备
检查手套、工具:确保搬运人员戴无油防滑手套(避免手滑导致瓦件掉落),准备专用搬运托盘(表面垫软布,禁止用金属托盘直接接触瓦体)。
确认路径:清理搬运通道障碍物(如石块、工具),确保地面平整(避免颠簸导致瓦件碰撞)。
搬运操作禁忌
禁止“拎边角、抛扔、拖拽”:搬运时双手托住瓦体中部(或底部),轻抬轻放(高度不超过腰部,避免失手掉落);取上层瓦件时,需先稳定下层瓦堆,再逐层抽取(禁止从瓦堆侧面抽拉——会导致整堆坍塌)。
异形瓦专项保护:脊瓦、吻兽等造型复杂的瓦件,需单独用泡沫包裹(重点保护凸起部位),两人协作搬运(一人扶稳造型部分,一人托底部)。
临时放置要求
取货时若需临时放置,需放在铺有软布的平整台面(禁止直接放在地面),单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(避免被其他物品碰撞);未用完的瓦件需立即归位(按原堆叠方式放回,重新覆盖防尘布)。
五、定期检查与维护(及时发现隐患)
长期存储需定期检查,避免小问题(如轻微裂纹、霉斑)因环境变化扩大:
检查频次
前3个月每月检查1次,3个月后每2个月检查1次;潮湿雨季、高温季节增加至每2周1次。
检查内容与处理
外观检查:查看釉面是否有裂纹(尤其边角)、霉斑(重点看瓦体底部和堆叠缝隙)、锈迹(带金属附件的瓦件)——发现轻微霉斑,立即用干布擦掉并加强通风;发现裂纹,标记为“待处理”(单独存放,避免用于重要工程)。
环境检查:确认温湿度在正常范围(湿度超60%启动除湿),防尘布是否完好(有无破损导致灰尘进入),缓冲材料是否移位(及时调整,确保每层受力均匀)。
活动维护:每3个月将堆叠的瓦件轻轻挪动一次(更换缓冲材料位置,避免长期受压导致局部变形),挪动时需两人协作(禁止拖动,避免摩擦釉面)。